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5/17肝不好,人易老,3种食物,农村喂猪很浪费,养
- 05/17乡村治理:我们为什么要用5G?
- 05/15农村这种叫“羊开口”的野果,不仅好吃还能治
- 05/15农村以前常见的5种小鱼,如今很难见到,油炸很
- 05/15农村房子土?那是没见过我改造的农家别院,土
乡村治理:我们为什么要用5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王云辉
自2019年6月,中国5G正式商用以来,外界对5G一直有一个“天问”:
有哪些已经真实落地的,商业化的应用,是4G和WiFi做不到,非5G不可的?
这正是这组系列文章试图解答的问题。
过去两年来,从运营商、设备商、到各家IT公司,已经在上百个行业做了非常多的“5G示范应用”。
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其实只能称为“信息化”或是“智能化”,5G并没有体现“缺一不可”的核心价值;
通信服务与垂直企业之间,也没有真正建立规模化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闭环。
但现在,变化已经出现。
过去一段时间,我跟随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先后多次走访了江苏、浙江、福建等多地、多个行业的很多商用案例。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到:
1、越来越多的案例,正从免费的、试点性的“示范”,转变为付费的、真正落地的“商用”。
2、越来越多案例中,5G正从一个可有可无的“噱头”,转变为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关键要素。
3、越来越多的案例,已经为应用方带来持续的切实收益,并促成它们进一步扩大应用规模。
我个人的预判是:
从去年到今年,大量具有标杆意义的成功案例,在各个行业不断“破冰”。
2022-2023年,这些案例会逐渐复制推广,逐渐摸索出更加成熟的,在细分行业内基本通用的应用场景、业务模式,乃至进一步转型升级的整体思路与发展规律。
而从2024年开始,这些场景和模式会加速普及,最终全面开花。
最近一段时间,我会把自己的这些所见所得,按照不同行业,以系列文章的形式,陆续整理、汇报给大家。
今天,是这个系列的第二篇,重点聚焦数字化的乡村治理领域。
1在前一篇文章里,我介绍了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案例。
整体来看,5G与信息化在农村的落地,目前主要有两个大方向:
(1)农业生产。
(2)乡村治理。
这两个领域,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只是由于内容太多,所以分成了两个部分。
未来,在很多地区,这两个领域的应用,有可能相互带动,甚至逐渐融合。
但在当下,与收入收益更直观、更容易评估的农业生产相比,乡村治理的信息化需求并不急迫。
在实际的应用落地过程中,这个领域的推进可能会走得更慢一些。
不过,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逐渐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场景出来。
2在乡村治理方面,今天主要看两个比较代表性的数字乡村案例:
中国移动参与的,江苏溧水的李巷村。
中国联通参与的,福建长乐的百户村。
这两个案例,分别代表了乡村治理信息化的两大方向:
作为有“苏南小延安”之称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李巷村的信息化,主要的目标是服务旅游经济,在高人员流动性下提升管理能力等外向型需求。
在这个案例中,除了通过数字化的村务治理、人员管理、资源管理等村一级的数字治理系统,还给当地的实际需求,配置了VR直播及导览、Vlog网红打卡、客流趋势、应急预警等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能力。
而作为全国著名侨乡,百户村的信息化,重点在于提升乡村服务和生态宜居的水平,满足华侨和企业家造福乡梓的内向型需求。
在这个案例中,从人员和车辆管理、村务公开、远程纠纷调解、天气空气消防等环境监测,到渔船位置监控,整个信息化系统的场景和功能,都是围绕当地村民的便利生活服务来设计和部署。
无论是哪个案例,它们一致的共同点是:
(1)有明确的、本地化的需求,来驱动信息化治理。
(2)信息化治理的收益,目前还难以量化评估。
(3)有强大的当地经济实力来保障实施。
事实上,在推动数字治理前,李巷村的旅游服务就已经非常出色;而百户村的农村社会工作尤其是便民服务,多年来也一直是该省甚至全国示范。
这意味着,大多数的乡村,短时间内仍不具备大规模实施信息化治理转型的基础。
此外,我的两个判断是:
短期来看,大量的核心功能与场景,都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来定制、开发和部署实施,甚至还需要可持续的线下运营配合。
文章来源:《乡村科技》 网址: http://www.xckjzz.cn/zonghexinwen/2021/0517/1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