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1/11德化县:强化科技保障,助推乡村振兴
- 11/09走遍城市乡村 我们分享喜悦
- 11/09乐山225名“三区”科技人才助力脱贫攻坚
- 11/09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
- 11/09林业科技下乡村 服务林农帮致富
走遍城市乡村 我们分享喜悦
▲兰春(中)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认真做笔记的胡尹川。
兰春:
用笔尖记录小康路上“铿锵脚步”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作为时代的记录者、瞭望者,我走进脱贫工作一线,用手中的纸笔、镜头等记录下这片热土上百姓铆足干劲奔小康的故事,分享群众们脱贫致富的喜悦。
小康路上
“幸福是靠自己双手奋斗出来的”
记者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在脱贫攻坚一线采访,最熟悉的,也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走过的路。山区小路盘曲陡峭、高速公路宽敞平稳,而城市道路的两旁,总是点缀着令人应接不暇的美丽风景。虽然去路和终点不同,但对于我而言,走出车门时总有最新鲜的惊喜在等待,一路皆是如此。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小康路上,每一处都有美丽风景。
“怀玉山,怀玉山,怀玉山上好风光,新人新事多又多,我们把它来歌唱……”玉山县怀玉乡玉峰村是方志敏烈士曾经浴血奋战的地方,随着一条18.77公里(怀玉山公路)的“天路”开通,当地人的生活悄然发生改变。
“幸福是靠自己双手奋斗出来的。”谈到对于小康生活的理解,玉山县怀玉乡玉峰村脱贫带头人罗满堂的回答颇具代表性。如今,村中清贫园、纪念碑、纪念馆、宣誓广场等红色景点庄严屹立,众多游客慕名前来瞻仰革命烈士、接受红色教育、感悟峥嵘岁月,带热了当地的红色旅游,更是让玉峰村吃上“旅游饭”,村民腰包鼓起来。
收获喜悦
村里“一月一变化” 大家喜笑颜开
在采访过程中,我也能感受到居民奔小康路上的喜悦。西龙岗村位于大山深处,是上饶市广信区最为偏远的村庄之一,离城区45公里。从上饶市广信区湖村乡到西龙岗村,开车需要四五十分钟,曾有乡干部细细数过,这一段山路中途要拐148道弯。透过省交通运输厅建管处副处长、驻上饶市广信区湖村乡西龙岗村第一书记廖晓锋填写整理贫困户“幸福账单”,可以看到当地因地制宜的新项目、新产业成为了村集体经济构建的持续“供血”能力。产业脱贫这张长效良方,让村里的发展进入了“一月一变化”的快车道,大家喜笑颜开地收下自己的“幸福账单”。
在新余市仙女湖区河下镇垱头村,驻村第一书记钟海云把村中荒山“变”成产业基地,在产业基地里干活的村民都笑着说“日子越来越好了”……
受益匪浅
努力采写“沾泥土”“带露珠”的报道
有时,在采访中也会遇到难题。我记得,采访上饶市广信区湖村乡西龙岗村脱贫典型李金林时,不善言辞的他,对于不少问题都只呵呵地笑,采访难以继续。“我们下地吧。”我执意跟李金林到田里查看农作物的长势,一路走着,脚上、裤腿上沾满了泥。不过,李金林的话匣子总算打开了,他讲从前挑水吃的艰难,讲驻村干部对群众无私的帮助,讲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采访扎实,文章写起来自然十分顺手。
每次到一线采访,查阅相关资料、琢磨采访提纲,这些提前功课必不可少。想采写鲜活的一线故事,就得让采访对象敞开心扉,这个过程没有捷径,唯有用真心、真情去打动,从采访对象的角度去考虑,从对方的处境去思量,从对方的生活中找话题,从聊天中撷取感人的细节和瞬间,才能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从采访到写作,个中艰辛,难以细说。文章不成,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的苦恼,也只有身在其中才能切身感受。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作品就会带有多少泥土的芬芳。”好的新闻作品是用脚丈量出来的。我一路采访一路体验,努力采写“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努力提升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只觉受益匪浅。
胡尹川:
为江西文化事业蒸蒸日上自豪
在这不平凡的2020年中,我有幸能进入江西晨报社,从事一线新闻工作。身为一名文字工作者,这半年来,我目睹了江西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一座座文化场馆的建成、一本本名作的问世、一部部戏剧的上演都勾勒出我省文化事业的浩瀚蓝图。
在采访中
文章来源:《乡村科技》 网址: http://www.xckjzz.cn/zonghexinwen/2020/1109/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