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9/14新宁免费为乡村配送305台高科技碾米机,你们村
- 09/14开启乡村孩子的“科技之眼”
- 09/14“科技果”引入农村 带动农户富起来!
- 09/14宝家乡墅科技CEO唐雯娟谈农村盖房子不满意包退
- 09/12助力乡村振兴 陕西这个网红村在全国第一个用上
开启乡村孩子的“科技之眼”
株洲日报记者 侯德怀 通讯员/王亚 黄建花
编者按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数十载耕耘。
知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
在株洲,有这么一群扎根乡村、甘为人梯的园丁,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化作一支支红烛,点亮乡村的文明;化身一丝丝春雨,滋润乡村的沃土。
值此庆祝第36个教师节之际,本报特推出“乡村红烛”系列报道,让我们将视角投向这些获得2020年株洲市“乡村教育奉献奖”的园丁群体,共同感触和见证着他们身上涌现出的新时代“红烛精神”。
山沟里带出了一批小发明家
“炎陵山沟沟里出了一批小发明家。”
该县船形乡学校学生方雨波发明的“贴心打水桶”和陈欣发明的“菜刀安全阀”,一举拿下第七届全国校园发明创意大赛两个金奖。一时间,这个偏僻的乡村学校,成为报纸、网站等媒体追逐的热点。
据悉,自2014年以来,该校的孩子们已经在全国发明创新赛事上获得七金八银十铜,其中连续3年获得“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发明展”金奖;获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奖更是多达200多人次。
去年株洲市“科教创新奖”,小学阶段共评出6个金奖,该校学生就斩获了其中的3个;去年全市小学发明创意项目共22个一等奖,该校把其中8个收入囊中;该校连续6年斩获“株洲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今年6月更是在该项赛事上获得17个奖项,其中3个优秀项目入围“省赛”且全部获奖,创造了一所偏远乡村学校超越城镇学校的“科技神话”。
这些奖项,不止是对孩子们创新思维的鼓励和嘉奖,更重要的是开启了乡村孩子们的“科学之眼”,为他们打开了科技飞速发展下的全新视野。
在这背后默默给予培养、指导和支持的,就是在乡村教育战线耕耘33年的罗新旭老师。
乡村教师队伍中的“多面手”
其实,罗新旭本身所学所教的是英语专业。但是,30多年来教学生涯,以及乡村学校师资力量的相对匮乏,让他很快成为一位关键时刻可以随时顶上去的“多面手”。
学校语文老师比较紧缺,他就主动站出来教语文;学校有数学老师要生孩子当妈妈,他就兼职教数学;物理教学和实验操作管理员、电脑教师、班主任等担子,也经常落在他的肩上。
2014年,学校又交给喜欢摆弄家电和电脑的罗新旭一个教学之外的任务——培训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没想到他带领一些感兴趣的师生成立科技创新活动社团,不仅在培养“小发明家”路上硕果累累,而且带动一批青年教师成为科技创新骨干教师。在2019年的科技大赛中,全市前5名的教师作品,该校的老师就占了3个。2020年更是有4位老师的作品在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初一女生黄馨怡在2年前还是一个喜欢玩玩简单手工制作的女孩。小学5年级参加科技创新社团后,她和另外2位同学一起,为解决把太阳能热水从生活区运到宿舍的问题,准备设计制作一辆独特的“运水小车”。罗新旭了解到这一创意后,热情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她们找齐相关材料,准备制作工具。没有车轮,他就从自己的滑冰鞋上取了四个下来。“运水小车”制作成功并获得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黄馨怡也因此变得更加阳光自信。
爱心洋溢的“留守儿童帮帮团”
这些在大赛中获奖的“小发明家”,几乎都有另外一个身份——船形乡学校“留守儿童帮帮团”的小团员。
该校的留守儿童占比高达80%。“在孩子的身心发育成长期,身体上缺什么营养就得补什么营养,心理上缺什么沟通就得补什么关爱。”为此,罗新旭在2016年组建爱心洋溢的“留守儿童帮帮团”,每天早晚带小团员们跑步、跳绳、做游戏、练太极,课余时间跟大家一起来到学校实验室,摆弄电路板和各种仪器,在寓教于乐中激发大家的灵感与创意,让孩子们在校园里感受到家的温暖与亲情的呵护。
三年级的小娟(化名)随母亲改嫁来到船形乡,母亲和继父又一起去了外地打工,她和没有血缘关系的曾祖父母、祖父母住在一起,每天沉默寡言,问她什么也总是用摇头和点头作答。罗新旭把她拉进“帮帮团”,让她通过集体的温暖来弥补亲情的缺失,逐步变得有说有笑,主动参与同学之间的活动与游戏,慢慢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
船形乡学校校长尹新才介绍,罗新旭就像一台激情澎湃的“全能机器”,他带领孩子们两次登上炎陵县“我要上春晚”大舞台;连续三届参加全市运动会,夺得9个奖项;去年又和学校老师们携手,代表株洲市总工会参加“湖南省工间操大赛”,捧回一座金灿灿的奖杯。
文章来源:《乡村科技》 网址: http://www.xckjzz.cn/zonghexinwen/2020/0914/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