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8/28市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中心:以“案”说“典”,
- 08/27这一国家的乡村振兴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 08/27博兴县曹王镇:科普大车进乡村 体验科技零距离
- 08/27湖北松滋市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中心:以“案”说
- 08/27清新:送科技下乡,助乡村振兴
这一国家的乡村振兴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关注并标星【品牌农业参考】
每天晚上20:30准时送达
德国作为一个城市化起步较早的国家,乡村地区也曾面临环境污染、人口流失等问题和挑战,德国是如何应对乡村发展危机的?对我国乡村振兴又有哪些重要启示?
01
政府推动德国乡村振兴
农业在德国的地位非常高,除了提供粮食的基本功能,还有很多重要的战略功能,因此,德国各级政府实行许多经济、法律措施来保护和发展农业、农村,为德国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工商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德国农村人力大量外流,尤其在两德统一后,大量人口自东德涌向西德,加速了农村衰退。为了让人口回流,德国政府有系统地推动农村小区重建发展,让原本凋零的农村重新找回生命力。
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境内断壁残垣,多处亟待重建。于是地方社团纷纷自愿投入整治家园的工作,最初是以植栽和绿化为主要内容,在「德国园艺协会」加入后,逐渐拓展为农村小区美化运动。
1976年,德国首次将“村庄更新”写入《土地整理法》,并试图保留村庄的地方特色和传统优势。到了上世纪90年代,德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后,村镇建设倾向于内向式发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扩张,在现有建设范围内寻找发展更新的潜力,同时也更注重生态保护。
这时的“村庄更新”也融入了更多的科学生态发展元素,乡村的文化价值、休闲价值和生态价值被提升到和经济价值同等重要的地位。乡村规划更多考虑的是,通过局部持续的改良,辅以适当的扩张。
德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为有效地保护各种文化遗产,正确处理好建设中新与旧的关系,德国政府规定:具有200年历史以上的建筑均须列入保护之列,并拨出专款用于支持古建筑、街道的维修、保护工作。
同时,德国对于历史文化遗产并不主张简单的复制,而是运用现代技术为其重塑灵魂,这样既可以满足现代功能,又创造性地保护了历史遗产。基于这样的建设和保护态度,才形成今日德国乡村别样的景致。
02
生态化与现代化的和谐发展
农村较于城市而言,生态资源就是一大优势。要实现乡村振兴,就一定要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欧豪村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位于北莱茵西伐利亚(North Rhine-Westphalia)邦的欧豪村,是个仅有五百八十位居民的小农村,占地约四百公顷。
1990年,欧豪村在无法忍受欠佳的生活条件下,决定进行生态改造,将现代化的建筑与有机的生活环境相结合,使得乡村资源展示了丰富的活力,让这里成为有名的生态示范村!
徒步走在村里,不难发现现代化的痕迹:停车场和道路由水泥或柏油材质铺成,但如今已部分铲除,以植草的地面、透水砖或自然石取而代之,而且车道的缝隙扩大,主要作用是增加透水性。
1990年以前,欧豪村使用的是地下排水系统,混合雨水和家庭废水,一并排放至污水处理厂。这样,可以循环回收的雨水,就浪费掉了。重现土壤、植物和碎石后,等于设置天然的集水和导水系统,比起混凝土排水沟,更能活化资源及涵养地下水源。道路两旁辟绿带,吸收的水分又回流成地下水再利用,从家家户户的水龙头里流出来。
村里的公家花园旁有一幢房屋,顶上装有蓄存雨水的导管,下雨时雨水会流溢至下方的圆桶中,供灌溉那片小花园。此外,村里的低洼处也划为湿地或滞留池,保育水资源的同时,也复育当地动植物。
在环保上,德国人懂得使用减法;但其境内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也仰赖他们的念旧而保留。路旁的典型干砌石墙就是其中一例,它具透水性,石缝也可作为小型生物的栖地。
而原本由金属线缠绕做成的围篱,如今都加种灌木,绿化太过人造的环境。先前种松树的地方,改种在地的果树如樱桃树,但同时也保留象征德国精神的老橡树,兼容并蓄。
文章来源:《乡村科技》 网址: http://www.xckjzz.cn/zonghexinwen/2020/082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