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8/2534万亿的“农村新基建”拉开序幕,农业数字革命
- 08/25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柯坪探索”
- 08/25上半年河北邯郸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
- 08/25农村科技特派员南药团队走进丰顺
- 08/25农村种地,有了科技指导员,为农民提供了保障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柯坪探索”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新疆柯坪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以昂扬姿态接续奋斗,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奋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空地变成“金土地”
阿布都拉·马木提和阿依加玛丽·热扎克夫妇在柯坪县阿恰勒镇盖孜力克村经营一家面粉加工坊,这家面粉加工坊是在村委会和柯坪县农业农村局、中石化西北石油局联合驻村工作队的扶持帮助下建起来的,由于经营有道、服务态度好、磨出的面粉质量好,吸引周边村民前来磨面。
阿布都拉·马木提夫妇勤劳能干,如今的日子算是苦尽甘来!因为双方父母年龄大,生活自理能力差,所以他们放弃了很多外出务工的机会。选择在家照顾父母的同时,他们在村子附近打零工补贴家用,因为缺少致富门路,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村“两委”和工作队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当成重要的工作之一。
阿布都拉·马木提家里有一片空地,这成为他和妻子梦想起飞的地方。
“我一直没有时间管这片空地,起早贪黑出去打工,村委会和工作队到我家了解情况后,建议我在空地上建面粉加工坊。”阿布都拉·马木提高兴地说。
在村委会和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阿布都拉·马木提夫妇申请贴息贷款,在家中的空地上建起了面粉加工坊。在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下,他们掌握了面粉加工的流程和技巧。如今足不出户,这个面粉坊每月也能给他们家带来至少4000元的纯收入。不但有时间照看老人和孩子了,而且生活水平也明显改善了很多。
蜂蜜变成“黄金蜜”
养蜂被称为“速效农业”,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近年来,柯坪县部分农民结合蜜源植物逐渐增多的实际,发展“甜蜜事业”,靠养蜂增收。
今年34岁的穆塔里甫 ·阿不都如苏力是柯坪县玉尔其乡托万库木艾日克村农民,28岁开始养殖蜜蜂,经过多年的摸索,如今已是柯坪县颇有名气的养蜂专家。
尝到了养蜂“甜头”的穆塔里甫·阿不都如苏力,在2019年注册了哈萨乐江蜂蜜产品商标,专门设计了产品包装,还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如今,穆塔里甫·阿不都如苏力家里的蜂蜜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模式销售,凭着品质和口碑,产品卖到了新疆各地。同时,穆塔里甫 ·阿不都如苏力还带动8户贫困村民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玉尔其乡玉尔其村农民阿娜古丽·马木提是养蜂员工之一,她说:“我在这里工作五年了,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现在每月工资4000元左右。有了这个‘甜蜜事业’,我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
目前,穆塔里甫 ·阿不都如苏力有箱蜂百余个,每年可生产蜂蜜7吨以上。
穆塔里甫 ·阿不都如苏力告诉记者:“现在我跟弟弟一起养蜂,每年纯收入6—7万元。”
骆驼变成“金沙舟”
“驼奶加工技术在柯坪县落地后,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我们通过工厂化的生产,实现骆奶订单式生产,还可以吸收部分群众来工厂务工,实现稳定就业。”8月8日,柯坪县招商引资企业、新疆驼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骆驼产业驼奶加工项目负责人张长海说。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柯坪县素有“骆驼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随着骆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骆驼养殖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优势产业之一,在柯坪县畜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全县骆驼存栏量8600余峰,2019年出栏3600余峰,年产驼绒52吨、产奶800余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均衡化营养膳食的追求也使驼奶、驼肉市场需求逐年提高,而散养的骆驼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必须通过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人工驯化和养殖,不断提高骆驼产奶量。为进一步发展壮大骆驼养殖产业,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2019年,柯坪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驼奶加工企业1家,今年投资550万元建成日生产能力3吨的驼奶加工厂。
据了解,今年4月,由柯坪县投资建成的骆驼养殖基地,预计年产驼奶200余吨、销售驼奶120吨,销售额达480万元。基地的建设扩大了骆驼养殖规模,提高了驼奶产品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带动周边农户从事骆驼养殖、饲草种植,增收效果明显。(邓丽娟)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
文章来源:《乡村科技》 网址: http://www.xckjzz.cn/zonghexinwen/2020/0825/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