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8/21公益电影送下乡,“扮靓”乡村夜景!
- 08/21乡村振兴|古田富达村产业助农创建(社、政、
- 08/21练好乡村振兴蔡李佛秘籍 群众生活迎来巨变
- 08/21科技下乡传经送宝!省农科院农村科技特派员下
- 08/21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新建认定工作启动
乡村振兴|古田富达村产业助农创建(社、政、
福建省古田县富达村“芙蓉李”助农帮扶公益线上线下推广活动成功举办
2020年8月20日上午,由古田县平湖镇人民政府指导,平湖镇富达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福建省商盟公益基金会壹村壹品助农公益事业部共同合作,联合五十几家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直播团队、媒体机构等共同举办的古田县富达村“芙蓉李”品鉴帮扶助农公益活动在福州市5A景区三坊七巷汇齐天下福建特产展示中心成功举办,现场邀请了商盟公益基金会、古田县平湖镇相关领导、厦门两岸农产品流通协会、福州新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武夷山大红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艺风杂志融媒体等数十家爱心企业、团体、媒体记者、网络主播共同参与公益助农活动。
活动现场数十名网红直播带货
据悉,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富达村的芙蓉李虽实现了大丰收,但却出现了大量上市滞销,收购价格低迷的难题,果农们真正是丰产不丰收,一筹莫展。商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壹村壹品公益助农项目组负责人刘栋松收到了来自宁德市古田县富达村两委关于富达村芙蓉李急需销售帮扶的求助电话后,随即带领工作组人员赶到所在地平湖镇,在古田县平湖镇党委书记江希东、平湖镇人大主席蓝毅平的关心支持下,江书记指定由蓝毅平主席带着项目组志愿者当天就赶到富达村,组织与古田县富达村两委推动组建的富达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代表进行交流调研,根据当地芙蓉李产业丰产不丰收,不愁卖但收购价低、农户低收入甚至负收入的特殊困境,紧急蹉商、共同探讨,最终拟定、由平湖镇党委牵头支持、人大蓝毅平主席挂帅、商盟基金会助农工作组执行、创新性的制定出“政府支持·社企介入·保(高)价收购·线上直播·线下拓展)富达“八闽第一芙蓉李”(社、政、企)产业助农联合帮扶新模式。
会上,商盟基金会刘栋松秘书长上台发言表示;今天开展的富达“芙蓉李”品鉴帮扶公益活动旨在通过网络直播、融媒体传播报道整体提升富达村“八闽第一芙蓉李”地方品牌在全国的知名美誉度、通过多平台电商、直播平台融合售卖,提升当地芙蓉李产品的预售能力和供应链升级、通过召开线下品鉴招商助农公益活动尝试建设与团购、商超、社区、微商、电商的渠道合作样板,以商盟公益壹村壹品助农联盟丰富社会资源融合能力,以多渠道、多模式促进富达村“八闽第一芙蓉李”地方品牌知名度提升,销售渠道多样化建设,共同打造“富达八闽第一芙蓉李(社、政、企)产业助农联合帮扶新模式。
福建省商盟公益基金会的公益理念倡导:“公益思维助力产业发展”,携手全球闽商、侨商,建设美丽中国,令公益这一人类最悠久的社会优良传统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此次活动,将公益行动与富达村芙蓉李产业帮扶相结合,运用公益思维,帮助果农摆脱时令瓜果低价抛售、滞销倾倒的常见困境。创新性打造助农新模式、新样板,能帮助到更多的地方乡村产业、更多农户渡过种养植产业发展常见怪圈、困境,战略性、根源性解决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商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栋松,阐述:以公益的思维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古田县平湖镇人大主席蓝毅平、富达村第一书记谢丁鸿向来宾及直播间的网友介绍,富达村是宁德市畲族文化重点村,自上世纪70年代引种芙蓉李以来,富达村芙蓉李种植面积已达5200多亩,年产量7000多吨,产值8000多万元,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今年受疫情影响,芙蓉李出现了滞销难题,找不到销路的果农,一年的心血都将血本无归,自从确定成立“政府支持·社企介入·保(高)价收购·线上直播·线下拓展)富达“八闽第一芙蓉李”(社、政、企)产业助农联盟并实质介入到地方芙蓉李产品销售推广开始,富达村的李子产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富达村的村民对芙蓉李的销售也前所未有的提振了信心,从之前的抛售到今天的惜售,从1.6元/斤保本的收购价到2.4元/斤的高价收购,短短的几天经历了如梦一般的转换,以每天市场采摘出售李果30万斤统计数据,近十几天当地农民将增创收入不下数百万的总收入。特此对参与本次富达八闽第一芙蓉李产业助农联盟的全体伙伴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章来源:《乡村科技》 网址: http://www.xckjzz.cn/zonghexinwen/2020/0821/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