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8/21快手六位幸福乡村带头人入选2020年寻访新时代脱
- 08/20以“三生”共赢的绿色发展模式 打造乡村田园综
- 08/209年前,曾为高考状元,北大毕业回农村务农的邹
- 08/20用好统战“法宝” 聚力乡村振兴
- 08/20农业部:加大农村投资,让科技在农田中发挥该
以“三生”共赢的绿色发展模式 打造乡村田园综
作者:温昊阳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网络流行语是人们当下旅游行为的最好注脚。面对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现代人心中“生活在别处”的冲动以旅游的形式宣泄出来。而中国人骨子里本就有隐士情结,要么像谢公选择“披拂趋南径”的自驾游,要么像陶公选择“结庐在人境”的乡村游。
2016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当年国庆期间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游游客人数达1.29亿人次,占全国旅游总人次的21.7%。选择乡村游的游客主要为都市白领、商务人士%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个月会到乡村旅游一次。
都市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贴近自然的休闲度假方式。在国内,自驾游和乡村游已成为大众旅游的常选项。收入水平高,消费观念超前,追求高品质闲适生活的高收入群体也尤其青睐于“微度假”模式的深度体验。
如何满足市场需求?
在笔者看来,要制造“生活在别处”的旅游体验,核心在于两点:差异化和代入感。前者即是旅游人类学所说的游客对“异文化形态”的消费需求:旅游行为赋予人们空间感和时间感的转换,给人们一种生活在另一时空的短暂而强烈的体验。或是穿越到古代,或是跳跃到陌生之地,现代社会中的人暂时从“异化”中逃逸。很多旅游地都在“差异化”体验上做足文章,或建设古街古镇或设计新奇的民俗演艺。但在笔者看来,浸入感的营造,是旅游体验中更为重要却受人忽视的一点。
首先,差异化易成,而浸入感难得。要做到“在别处”简单,要做到“生活”则十分困难。前者只需在视觉和听觉方面足够抢眼,便可让游客耳目一新;后者则需在衣食住行娱等方方面面做到原汁原味,才能带给游客真实感。其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很多景区引进不同种类的商户入驻,造成了景区内古今杂糅影响了风格的整体性也影响了游客们的观感,在陌生的环境下遇到过多现代化的品牌和商品,代入感自然大打折扣。最后,过度追求片面的差异感,可能会影响代入感的营造。很多文化景区为满足游客的猎奇需求将不同归属的文化事项拼接在一起,使其超越了自身本来的时空场域边界,成为了机械式的符号或失真的舞台化表演。
有鉴于此,综合中国旅游市场宏观消费需求和山西特色的文化资源,笔者在此引入新兴的“乡村田园综合体”的概念。
立足山西,发挥文化资源优势
山西省文化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文化景观脉络,尤有两大特点极为契合乡村田野综合体的概念。首先是多元文化兼收并蓄。众所周知,山西地处中原古文化和北方古文化的交界地带,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一民族交流融合的重大历史事件。《通典》中的描述,最能体现山西文化的多元性:“山西土瘠,其人勤俭,而河东魏晋以降,文学盛兴,闾井之间,习于成法。并州近狄,俗尚武艺,左右山河,古称重镇,寄任者,必文武兼资焉。”这一特点之于乡村田野综合体的意义,便是利于打造多种不同风格的功能区。山西文化资源的另一大特点便是鲜明的农耕文化特征。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人们渴望远离城市文明,回归田园。当农耕文明的“祖地”不复存在,乡村田园综合体便是给人“他乡是故乡”之感的理想归宿。
乡村田园综合体的规划与布局
1、以文化整体观呈现传统文化全景乡土与现代并存
为了向游客传递真实感觉,也为让山西的传统文化资源焕发生机,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寻找当地具有创新能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在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事项原初样态和特征的基础上,将其量身打造为成熟的文化产业。
为避免出现时空错位而产生的拼接感和割裂感,规划区力图最大程度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性”和“活态”,近处有手工艺人沿街叫卖,远处是生机勃勃的农田,身处其间的人们将体验到全方位的代入感。基于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开创性的设计、定制化的服务、高品质的生活理念,这里将成为年轻创业者和乡村手工匠人的发展平台,更是非遗传承人展示传统优秀技艺的窗口。
文章来源:《乡村科技》 网址: http://www.xckjzz.cn/zonghexinwen/2020/0820/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