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唤醒乡村里的儒学记忆
○鲁源新村家风家训展览室。图/董绍进Luyuan New Village Family Style and Family Instruction Exhibition Room.
在“鲁之源”展馆,竹简上的鲁源村史跨越了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历史的厚重、文化的积淀皆由此而来;墙壁上展示了孔子上五代族人迁居鲁源村之前的历程和孔氏的由来,而“尼山致祷”“麟吐玉书”“二龙五老”“钧天降圣”这些传说故事让孔圣人的出生更具神话色彩。
在曲阜昌平山北面的沂河岸边,有一个鲁源村。据历史记载,因昌平山下多泉,泉水汇入沂河西去,乃鲁水之源,故村名鲁源。如今,这个千年古村按照“儒韵乡风、文化传承”的主题一朝蝶变,让来到此处的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展馆之中品文化
一大早,张奉军就在学雷锋志愿服务站里擦桌子扫地、整理“鲁之颂”展馆的展品,“我有空的时候就来实践站当个义务解说员,给参观游客介绍我们村的村史、文化传承和新村风貌。”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张奉军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查阅《史记》《论语》《尼山公社志》等文献资料,整理了鲁源村史、张氏家谱,收集了民俗展品700余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的很多历史资料和展品都由他免费提供。“我们鲁源村是个千年古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我觉得要让更多村民尤其是年轻人了解、知道我们的村史,孔子诞生在这里,我们更应该了解、传播、传承传统文化。”张奉军说。
鲁源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总体布局是“一站四馆一堂”。四大文化展馆以“鲁之源-鲁之风-鲁之雅-鲁之颂”为主题展示鲁源起源、乡村记忆、非遗传承、鲁源传颂等。在“鲁之源”展馆,竹简上的鲁源村史跨越了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历史的厚重、文化的积淀皆由此而来;墙壁上展示了孔子上五代族人迁居鲁源村之前的历程和孔氏的由来,而“尼山致祷”“麟吐玉书”“二龙五老”“钧天降圣”这些传说故事让孔圣人的出生更具神话色彩。
在“鲁之风”展馆,农耕用具、石碾和茅屋还原了千年前鲁源百姓的生产生活状态,保留了古老乡村的历史记忆,展现了2000多年前鲁国的礼仪、服饰、工艺等风俗和农耕文化。“这个展馆里的很多东西最吸引小孩儿们的注意,好多东西他们都没见过,我们通过这种展示、还原、讲解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农耕文化。”鲁源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说。
以非遗文化传承为主题的“鲁之雅”展馆,主要展示了尼山砚、楷木雕刻、桑皮纸。陈列其中的《孔子圣迹图》是由著名雕刻艺术家杜庆收先生历时6年精雕细琢完成的,浮雕造型完美、生动传神,呈现了至圣先师的善德懿行和人文内涵。展台上的尼山砚是“曲阜三宝”之一,清乾隆《曲阜县志》就有“尼山之石,纹理精腻,质坚色黄,可以为砚”的记载。
“鲁之颂”展馆展示了孔子重要弟子和儒家“四圣”人物事迹、孔氏后人的著名事迹、鲁源36个姓氏家族的家训等;以“君子比德于玉”为主题的馆中馆,展示了《论语》中关于仁德的众多论述;从古到今的名人事迹、警世恒言、条条家训、句句箴言,都体现了鲁源人的立身之本、治家之道。
○鲁源新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村民办理业务。图/董绍进Luyuan New Village Party and Mass Service Center is handling business for villagers.
家风引领新风尚
远望鲁源新村,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村里的文明卫生示范户的大门上都有一副木质楹联,体现出新农村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这些楹联都是邀请著名书法家为农户书写的,总结、提炼、设计符合每个家庭文化特色的楹联352套794幅。“搜集整理老家风是前提,培养孕育新家风是发展需要,我们将家风家训融入楹联文化,让家风变得更具体更生动,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的行为方式和村风民风。”尼山镇妇联主席孔淑敏说。以楹联文化培育优良家风、培育文明乡风,激浊扬清、抑恶扬善,树新风树正气,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发挥出引领作用。
为促进乡风文明建设,鲁源村建起了“笑脸墙”,由全村各个家庭的笑脸拼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如阳光般明媚的笑容;“最美家庭”巡讲团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现场为广大家庭宣讲家风家道,让群众从“听故事”到“学美德”,形成爱国爱家、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我现在每天来实践站读读书、听听课、跳跳广场舞,日子别提多舒心了。”村民孔凡苓高兴地说。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在鲁源新村西面,“里仁美宿”民宿首批12套已投入运营,分为传统中式、现代生活两种风格。12间客房都有自己的名字,辅仁、象贤……一扇门一个故事,一扇门一个儒家经典。摆脱喧嚣,抽离烦恼,以故乡之名,纵情山水之间,让游客居住在有仁德之风的地方,感受到最质朴的“家”的暖意。里仁民宿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儒家文化无处不在的影响力,更是鲁源新村促进村集体增收、提升村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文章来源:《乡村科技》 网址: http://www.xckjzz.cn/qikandaodu/2021/0330/1503.html
上一篇:乡村疫情防控中的德治困境及其完善路径
下一篇:人不知而不愠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