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3/06Vinfast和辉能科技成立合资公司 在越南生产电动汽
- 03/06科技丨大疆——让“中国智造”成为闪亮名片
- 03/06守护飞鲨平安降落,这些“绿马甲”功不可没!
- 03/06中国这次没必要再隐藏了,宣布一个重大科技成
- 03/06波士顿科学与成都企业签约 推进肝癌放疗“黑科
千与千寻的乡村叙事情节研究
宫崎骏作为20世纪著名导演之一,其作品幽默并暗含讽刺,也充满人生哲理。2019年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电影《千与千寻》是其主要代表作之一,早在2001年《千与千寻》同样在其他地方上映,此次相同的版本在不同时间和地域上映,极其耐人寻思。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经济处于低迷时期,经过十年之后,在2001年有所缓解。电影的核心内容是千寻一家人从城市搬到乡村,故事虽然没有更多地描绘故事大的背景,千寻表示这里的学校肯定没有之前的学校好,就已经表明他们是被迫离开,日本田园风光与工业化城市之间的碰撞,在影片的叙事情节中充满了社会关系的相互契约。千寻一家人实质上是代表了主人公的幼儿、少年、成年等不同时期面对社会所产生的困惑,千寻的父母在面对丰盛的食物时逐渐引起了内心的贪欲而变成猪,正是“现实人性”劳动中的具体体现,千寻一直表示她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物质资料而生活下去,这也正是导演宫崎骏所要表达的,当时日本整个大环境中充满了对乡村田园风光的质疑。千寻误入异界中为“神明”洗浴的“油屋”,她为了能够存活下去一直坚持自己劳动,只有工作才不会变成猪。整个叙事中唯一处于多重身份转换的便是“无脸男”,他是唯一见证多重叙事空间转换的人,在剧中出现了七次,其身份的叙事性是多重的,很难给予简单的好与坏来定义,他想帮助千寻但又怕伤害她等,这些多重转折叙事正是此部电影的精彩之处,在电影的情节叙事中,宫崎骏始终都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一种基调,就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田园乡村之情的渴望。
一、隐喻:电影叙事情节中的“无声”表达
电影《千与千寻》在叙事中采用首尾叙事和线性叙事结合模式,并在电影中大量使用“隐喻”。在电影开始之时,千寻的父母拎着很大的皮箱将其搬到车上,紧跟的千寻则是抱着玩具娃娃,一家人开始驶向乡村,越走越荒凉。首先,那些沉重的大皮箱意味着千寻的父母这次出行并不是去旅行,千寻在追赶时并没有随意丢弃她的玩具娃娃,而是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好在车里,也暗示出当时千寻的家庭并不富裕。其次,千寻在上车之后,望着外面的风景则一脸忧伤,嘟嘟囔囔地说:“这里的学校一定没有之前的好。”这意味着工业化的城市是千寻自己的精神所向,而这美好的乡村风景并不符合当下的社会审美取向,他们这次搬离是被迫离开的。
最后在汽车行驶途中突然吹来了一场狂风,在叙事中整个画面截然切换,形成了物质丰富的工业都市,由于父母的坚持,闯进了被废弃的主题公园,发现了堆积如山的食物,千寻父母流露出狂热的眼神,这是其内心真实的对物质欲望的外在展现。从这些画面中可以映射出当时社会环境的萧条和物质基础的缺乏,而千寻一家虽然在故事情节当中没有交代家庭背景,但从他们的着装和行为上显现出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下就直接为后来千寻父母变成猪做了铺垫。我们生活在自然界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自然的现实人,不是“人类”概念,现实人的每一次实践活动都按照自我的审美经验进行实践,如果抽离了劳动的审美性,那么现实人的劳动就失去了意义。千寻父母作为日本当时中层社会群体,在进行工业化劳动生产时将自己的劳动力通过机器转化成物质,通过自己亲自劳动的转换获取生存于社会的物质,但并没有获得足够多的劳动回报。在经济萧条之后,物质生活资料价格高涨让劳动力的生产价值大大降低,并且不能够实现交换,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一家要搬离城市去乡村的主要原因。他们之所以面对食物贪吃变成猪,实质上是放大他们内心的欲望,当时社会生活物资缺乏,进一步反映出经济萧条,衬托了当时社会背景,充分体现出《千与千寻》这部影片中叙事表达的“隐喻”关系。这是电影在表达主题上的高明之处,通过间接方式将乡村社会生活的背景融入叙事逻辑表达,让观众不知不觉走进作者设定好的故事情节中,同时这也是宫崎骏惯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日本是一个充满神灵文化的国家,在文化生活中人间神灵、河神与天神共同构成整个神灵系统,这也是日本文化的一种特色。千寻在灵异系统中看到了因为贪吃变成猪的父母,也看到英俊潇洒变成白龙的琥珀川,将她与她父母从这个灵异世界当中拯救出来,是她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也看到了长相怪异却依然温暖的锅炉爷爷,还有那用心险恶的汤婆婆和温暖善良的钱婆婆,这些画面安排极为巧妙,赋予了每一次人物形象中不同的意义。千寻在灵异世界当中看到了充满善意和恶意的事情,这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显然是残酷的,但是千寻却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机智安然生存了下来,并从中获得了成长。从成年人的叙事角度看则又是另一番景象,无脸男的善良没有被接纳,自身却得到了伤痛的代价,每一个人都在虚拟和钩心斗角的物质世界中生活,成为物质奴役下的奴隶,但与此同时他们每一个个体又是孤独的,这正是当时日本工业化生产下的后遗症,从人性劳动上看这种工业化生产无疑是在倒退。宫崎骏所导演的《千与千寻》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也是因为他将儿童视角与成年人视角合二为一,通过“隐喻”无声的情节描绘呈现出不同精神寄托,儿童看到的是自我的成长和对善良的追求,成年人则是自己向往的田园风光和对逝去的童年生活回味。
文章来源:《乡村科技》 网址: http://www.xckjzz.cn/qikandaodu/2021/0306/1253.html
上一篇:后艺术家和他的乡村故事
下一篇:大地上的文化记忆重塑以日本越后妻有地区的大